诈骗的心理弱点

编辑:中子

时间:2024-05-29 19:46:39

  诈骗的心理弱点,被骗的人防范意识是比较薄弱的,所以很多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一点,想要谋取一定的利益,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,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诈骗的心理弱点。

诈骗的心理弱点

诈骗的心理弱点

  诈骗的心理弱点1

  诈骗的心理弱点是害怕被识破,害怕坐牢,一般的诈骗是很担心自己被揭穿的。

  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  诈骗有哪些心理特点

  诈骗罪人所具有的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。主要表现为:

  (1)在认识方面,思维敏捷,反应灵活,善于察颜观色,能准确地发现被害人的弱点和找到进行诈骗的机会。对进行诈骗活动的领域有较多的认识,尢其熟悉不同行业、不同身分的人的心理特点,能恰到好处的诱使被害人上当受骗。自我评价往往过高,以致在破绽过于明显的诈骗活动中遭到失败。

  (2)在情绪、情感方面,诈骗表现出较多的稳定性,很少出现极端的情绪表现。诈骗活动主要是在平心静气的状态下进行的,但有时也会不失时机地表现出情绪激动,促使被害人更加相信自己。缺乏道德感,对诈骗活动很少产生罪恶感,在选择被害人时极少考虑犯罪活动会给对方造成的后果。

  (3)在意志及行为方面,有很强的自制力,善于克制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犯罪目的,能巧妙地进行伪装活动,利用不同的身份进行犯罪活动;在犯罪活动遇到危机时,也能处事不慌,沉着镇定地化险为夷。

  (4)在个性及能力方面,活泼大方,善于交际,有良好的口才和操纵他人的能力,往往表现出肯结交朋友、愿意帮助别人的热情,能很快赢得人们的同情或信任;有的犯罪人还能做到谈吐文雅、风度不凡,使被害人对其身分深信不疑。感到对方博学多才,出身高贵,值得信赖。

  诈骗的心理弱点2

  诈骗罪心理结构特征

  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

  其特点:以欺诈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的知觉→把财物主动交给行为人→这是诈骗罪不同于抢劫、盗窃等罪的主要特征。

  诈骗罪者的心理特征:

  1、高自我评价的认识特征——他们往往认为行骗不如杀人、放火凶狠,但却是一本万利→自以为手段高明,难以被识破→使之连续行骗,直至露出马脚→陷入法网。

  2、虚假性与狡诈性的个性倾向——他们需要假装自己的真实面目和意图,惯于利用各种狡诈手段,取得被害人的信任。其虚假性——表现在行骗时,能应对自如地回答被害人的提问,能够过分地夸张炫耀而神色不变;其狡诈性——表现在能成功地揣度被害人的心理状态和急切需要,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行,随机应变,以达到犯罪目的。

  3、高冒险性的个性特征——他们沉迷于无本万利的犯罪活动,自恃手段高明,不断地以新的圈套、花招,使被害人上当受骗。

  4、稳定的情绪特征——他们在犯罪行为实施之前——之中——事后,都没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→使人们很难以从外部言行中发现其犯罪或可能犯罪的痕迹。

  5、形成一定的诈骗习惯——惯犯、累犯,受其犯罪心理动力定型的影响,伪装性、选择对象性方面存在习惯性特点,有的冒充国家干部或军人,有人利用人的同情心,有的一贯以妇女为诈骗对象。

  诈骗的心理弱点3

  一、诈骗罪的鉴别标准是怎样的

  1、实施诈骗行为,符合以下构成要件的,就可以认定为诈骗罪:

  (1)、犯罪客体

 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。

  (2)、犯罪客观方面

 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。

  (3)、犯罪主体

 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,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。

  (4)、犯罪主观方面

 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,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。

  2、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 【诈骗罪】

  二、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

  从本质上看,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的犯罪,其与诈骗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,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1、侵犯的客体不同。

  (1)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,是单一客体;

  (2)合同诈骗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,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。

  2、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。

  (1)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,以骗取财物;

  (2)合同诈骗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、履行过程中,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。

  3、犯罪主体不尽相同。

  (1)诈骗罪限于自然人主体;

  (2)本罪主体包括单位,且是任何单位。

  4、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,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。

  依据《刑法》的规定,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通过欺诈、欺骗等手段,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的,就会构成诈骗罪,可以追究刑事责任。

相关推荐
被诈骗的人的心理特征

被诈骗的人的心理特征

2024-06-24

被诈骗的人的心理特征,生活中不少人都是被骗过钱的,而且说起网络诈骗,不少人都觉得凭我的智商的,想骗我钱?你还差远着呢!下面看看被诈骗的人的心理特征及相关资料。被诈骗的人的心理特征  被诈骗的人的心

被网络诈骗后心理恢复的过程

被网络诈骗后心理恢复的过程

2024-05-28

被网络诈骗后心理恢复的过程,被骗的人防范意识是比较薄弱的,所以很多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一点,想要谋取一定的利益,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,那么为大家分享被网络诈骗后心理恢复的过程。被网络诈骗后心理恢复的过

骗术中的心理学

骗术中的心理学

2024-04-28

骗术中的心理学,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,骗术中经常会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,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,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。下面来看看骗术中的心理学。骗术中的心理学  骗术中的心理

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

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

2024-06-27

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,生活中不少人都是被骗过钱的,而且说起网络诈骗,不少人都觉得凭我的智商的,想骗我钱?你还差远着呢!下面看看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及相关资料。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  差点被骗之后的心理1

常见骗术的心理学分析

常见骗术的心理学分析

2024-05-27

常见骗术的心理学分析,现在的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,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,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。下面来看看常见骗术的心理学分析。常见骗术的心理学分析  常见骗术的心理学分析